《南京照相馆》超22亿 刷新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猫眼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4时52分,《南京照相馆》暑期档期总票房已达22.34亿,成功超越此前由《八佰》保持的20.15亿票房成绩,刷新了内地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猫眼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4时52分,《南京照相馆》暑期档期总票房已达22.34亿,成功超越此前由《八佰》保持的20.15亿票房成绩,刷新了内地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可惜除了《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外,暑期档大片的表现都不如预期,尤其是贾冰主演的《奇遇》,很明显尝到了苦头。
本以为《南京照相馆》20亿票房已经够震撼,没想到8月8日上映的《东极岛》首日票房就冲破6000万,单日票房反超前者,大数据预测总票房直奔9.38亿 。带着对朱一龙新角色的好奇,我第一时间冲进影院,看完只想说——这才是暑期档该有的王炸!
上周(2025/08/04-08/10),全国电影市场实现票房收入16.12亿元,整体走势平稳。
《南京照相馆》以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小店铺为叙事核心,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普通却最坚韧的平民群体。这里原本只是街角一处不起眼的照相馆,却在战火降临后,意外成为庇护数十名百姓的避难所。导演没有刻意渲染宏大战争场面,而是以极富张力的细节,展现人在极端环
主旋律终于又一次焕发了荣光,果然,只要拍的好无论什么题材都有市场。
“从孩子哭着跑出来,到跟着喊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看《南京照相馆》是孩子成长的印记,也是爱国情怀扎根的过程。”1977年出生的魏女士,谈及带9岁儿子李金恒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经历,十分感慨。
刚进入暑期档的时候,国内的观众一度以为我们的国产片这一次可能真的要输给好莱坞大片了,因为《碟中谍8》《F1:狂飙飞车》以及《侏罗纪世界4》的内地票房表现是真的很强劲,尤其是其中的《侏罗纪世界4》,更是成为了春节档后首部实现内地票房破5亿的电影,而且还稳坐中国内
8月8号,《东极岛》正式上映,导演管虎带着吴磊、朱一龙这些人,花了大钱拍了一部二战电影。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讲浙江东极岛渔民救英国战俘的事儿。一开始大家挺期待,影院给排了超多场次,占到了三分之一的场次,但没想到首日票房反倒是半个月前上映的《南京照相
电影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的罪证影像。勾起了无数国人对于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做出惨无人道行径的深切愤慨!30多万的南京军民死于日本侵略者的枪口之下。南京遭受的巨大财产和人员伤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及官兵发动
热辣暑期档,我省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不断掀起观影热潮。记者8月9日从安徽省电影局获悉,自6月1日以来,我省暑期档电影票房收入达3.27亿元,观影人次957.5万、同比增长1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方城县以红色电影为媒介,掀起了铭记抗战历史为主题的观影热潮,在光影中重温峥嵘岁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方城台记者王小玲报道:
昨天刚上映的《东极岛》没想到这么惨,中午十二点票房才七千多万,连过亿门槛都没摸着。本来排片比人家高3个百分点,以为能稳,结果到下午就被《南京照相馆》反超了。网上说他们搞了史上最大规模点映,请了一堆明星,结果正式上映第一天就这么难看,难怪管虎导演哭了。
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故事围绕“日军罪证照片”展开。
“只要发布抵制《南京照相馆》的评论,就能获得2元钱,人气越高收入越高!”
“让这一历史真相不被掩盖和遗忘。”8月7日起,电影《南京照相馆》将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上映,后续还会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观众见面。影片“出海”,也意味着这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将触达更多国家和地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无论是战争也好,人民革命也罢,还是旨在反映这两者的文艺作品,若分不清敌我,乃至陷入妖魔化自身、美化敌人的误区,那么无论什么作品,都难免堕入常见的创作陷阱。热爱人民却热爱不起来,渲染悲情,却只让人脚趾抠地,
《南京照相馆》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后的故事。阿昌、毓秀、老金……南京城普普通通又素不相识的他们,为了躲避日军的屠戮,藏身于吉祥照相馆。靠着帮日军摄影师冲洗照片,企图换取活命通行证。冲洗底片过程中,一张张屠城罪证照片显影。面对日军暴行,他们冒死留存血色底片。
2025年暑期档的影院里,《南京照相馆》以黑马之姿撕开了票房与话题的裂口。这部由青年导演申奥执导的历史灾难题材作品,没有依赖类型片的强戏剧冲突,也没有陷入“手撕鬼子”的神剧窠臼,而是以显微镜般的视角,在方言的余韵里、在挹江门的枪声中、在国际友人的瞳孔里,打捞被
“一会儿镜头对着你们的时候,都给我笑!脑子清楚点。”在电影《南京照相馆》“日军的谎言”预告中,翻译王广海(王传君 饰)充满威胁的指令,瞬间将观众的视角拉入1937年被虚伪与恐怖笼罩的寒冬 。